國家氣候中心:全球變暖是極端氣候的"幕後黑手"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誰料到在今年強暴雨襲來的同時,熱浪、乾旱等破記錄的極端氣候也頻頻發生。事實上,全球範圍內都有這種極端災害天氣的發生。近日,國家氣候中心的研究人員黃磊在一次講座中詳細分析了極端氣候的前因後果。 究竟極端災害天氣背後的推手是誰?我們的地球氣候系統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極端氣候與全球變暖又有怎樣的聯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黃磊一一為我們解開了謎底。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 新京報:什麼是極端氣候事件?今年我國都遇到了哪些極端氣候事件? 黃磊:我們通常所說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例如,在夏季暴雨常常發生,但如果一次暴雨的強度接近或者超過了歷史最高記錄,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次極端氣候事件;氣候是天氣?有巢氏房屋牯A的平均,如果一個月的總降水量也接近或者超過了該月份歷史最高記錄,就可以說這個月的降水屬於極端天氣事件。 今年7月17日,烏魯木齊的日降水量為57.4毫米,這個降水量是50多年來烏魯木齊7月份日降水量的最大值。因此,我們認為這次降雨是一次極端氣候事件。同時,烏魯木齊7月份的總降水量平均只有二三十毫米,但2007年7月的月降水量達到了110毫米,幾乎達到全年降水量的一半。這也是烏魯木齊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所以,烏魯木齊2007年7月份的降水也是極端氣候事件。 新京報:中國所遭遇的極端氣候事件是否在全球範圍內算是比較多的? 黃磊:今年8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就今年的極端事件發表聲明稱,今年不僅全球各地的極端事件明顯增多,而且分佈範圍很廣。 中國所遭遇的各種極端氣候事件在全球範圍內算是比較多 婚禮佈置的。中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而大多數的水文氣象的重大災害幾乎都是由極端氣候事件引發的。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顯著增加。據預測,未來全球變暖可能會導致極端氣候事件和自然災害的進一步加劇,我國在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新京報:是否近幾十年來極端氣候事件漸趨增多增強? 黃磊:就全球範圍內來看,觀測事實確實表明一些極端氣候事件有增多增強的趨勢。如近50年來,大部分陸地區域的強降水事件出現的頻率上升;某些極端事件如熱晝、熱夜、熱浪發生更為頻繁;更大範圍地區發生了強度更強、持續時間更長的乾旱;熱帶氣旋的強度增大。如20世紀70年代以來強颱風(風速58米/秒以上,17級)發生的數量增加,其中在北太平洋、印度洋與西南太平洋增加最為顯著;強颱風 酒店打工出現的頻率由20世紀7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21世紀初的35%以上。 就我國來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的總降水量和強暴雨事件明顯增加,西北地區發生強降水事件的頻率也有所增加;而華北地區近20年來乾旱更為嚴重,西北東部、華北大部和東北南部乾旱面積也呈增加趨勢。 2007年平均氣溫達到最高 新京報: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極端氣候的發生? 黃磊:全球變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也對極端氣候事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指出,今年1月份(代表冬季)和4月份(代表春季)的全球地表氣溫分別比歷史同期平均值高出1.89℃和1.37℃,都超過了1998年的最高水準,為1880年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最高值。2007年1至7月,我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也是1997年以來的連續第11個偏高年。 全球變暖不僅使溫度的均值發生了變化,而且還有可能使氣候的 酒店經紀變率增大,就是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的差距加大。氣溫平均值與變率的增加都可能引起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 新京報:全球變暖究竟對極端氣候事件有什麼樣的影響? 黃磊:關於全球變暖對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從概率論上來說,如果某一地區或地點的天氣在多年平均條件下呈正態分佈,那麼在平均狀態處的天氣現象出現的概率最大,極大與極小狀態下的天氣現象不易出現。就溫度這個氣候變數來講,就是說偏冷和偏熱天氣出現的概率較小,極冷或極熱的天氣出現的可能性就更小。但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該地氣溫的平均值增加,這時偏熱天氣出現的概率將明顯增加,並且原來很少出現的極熱天氣現在也可能頻繁出現了,高溫熱浪等極端事件將變得頻繁。 從氣象學原理上來說,全球變暖使得地表氣溫升高,較高的溫度會引起水面的蒸發加大,不僅蒸發到大氣中的水汽總量增加了,而?烤肉B水迴圈的速率也加快了。由於大氣中的水分也增多了,這將使更多的降水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生,強暴雨、強暴雪等極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澇出現的頻率可能增加,個別地區龍捲風、強雷暴以及狂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也會增多。另外,由於從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庫的蒸發加快,水分耗損增加,再加上氣溫升高,一些地區將遭受更頻繁、更持久或更嚴重的乾旱。 人類活動是推手 新京報:全球變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黃磊:氣候變化不外乎有自然原因與人為原因這兩大類。自然原因包括太陽輻射的變化、火山活動以及氣候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等;人為原因主要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以及毀林引起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而帶來的溫室效應、大氣中氣溶膠濃度變化形成的“陽傘效應”以及土地利用和陸面覆蓋變化引起的地表反照率變化等。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太陽輻射的變化不可能是引起現代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住商房屋]。2007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近五十年來的全球變暖有90%以上的可能性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氣體可以透過太陽短波輻射,但會阻擋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長波輻射,從而使大氣增溫,我們一般稱之為“溫室效應”。自西方工業化(約1750年前後)以來,由於化石燃料的燃燒等人類活動的原因,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濃度都顯著升高,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2005年已達到379ppm(百萬分之一體積),可能是過去65萬年以來的最高值。 新京報:人類活動中對全球變暖造成影響的因素怎麼排列? 黃磊:在各種人類活動中,化石燃料的使用應該是貢獻最大的,化石燃料燃燒對二氧化碳排放的貢獻佔人類活動總排放量的70%至90%左右,它主要用於交通、工業生產、取暖、製冷、發電以及其他方面。其餘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土地利用?買屋※吽A如畜牧業、農業、空地以及森林退化等。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包括生產、交通運輸中的化石燃料、農業活動、廢棄物管理和工業生產過程等。由於自然和人為排放中涉及的許多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不確定性,目前還不能很好地認識人類活動對這些氣體貢獻的確切量級。 加重“南澇北旱” 新京報:未來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這對氣候與環境有沒有更嚴重的影響? 黃磊:根據眾多氣候模式的模擬結果,到21世紀末,全球地表的平均氣溫將增加1.1℃到6.4℃,海平面相應上升0.180.59米。 如果全球平均溫度增幅超過1.52.5℃,約20%-30%的物種可能會滅絕,加上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生態系統將發生重大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水和糧食供應等多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多數地區如果溫度增加1℃-3℃,農作物產量會下降,而在一些熱帶地區,作物產量對溫度的變化更為敏感,發生饑荒的風險增大。 新京報:中國將會怎樣? 黃磊:和 酒店經紀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一樣,本世紀中國的地表氣溫也將繼續上升,其中北方增暖大於南方,冬春季增暖大於夏秋季。預計到2020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將略有增加。降水日數在北方顯著增加,南方地區的強降水日數也將增加。 新京報:全國年平均降水量與年降日數將略有增加豈不是件好事? 黃磊:雖然我國的年平均降水量會增加,但區域分佈不均勻,呈現南澇北旱的形勢。而且,南方地區的強降水日數增加將使強暴雨事件增加,這有可能增加南方地區發生洪澇的風險。所以,總體來看,是本來就比較濕潤的地區將更為濕潤,而原來比較乾旱的地區可能更乾旱。 暖氣候導致“後天”效應 新京報:關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後果曾在許多場合下被演繹,電影《後天》就是一個例子。 黃磊:“後天”式的突變和海洋中溫鹽環流的變化有關。海面下約3/4的深層海水的運動主要決定於海水密度的分佈,而密度又主要決定於溫度和鹽度,故把海洋的深層環流稱為溫鹽環流。在這種環 租屋網流中,上層和表層海水向北輸送,把大量過剩的熱量帶向北方,深層的向南回流,海水把冷水向南輸送。這種熱量交換的結果使得高緯的天氣與氣候不至於太冷,變得較為溫和。 新京報:氣候變化進入到哪個階段,我們的地球會出現《後天》的場景? 黃磊:全球變暖後,到達高緯度(如北歐至冰島)的海水溫度也升高,並且由於中高緯降水增加,冰川融化,海水鹽度減少,使那裏的海水密度減少。這樣,下沉的海水速度也將減少,使深海回流海水的速度減慢。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失去了南北熱量的交換和調節機制,高緯地區將逐漸變冷,最後甚至會進入寒冷的冰期。科學研究表明,在暖氣候背景下確實有可能導致溫鹽環流減弱,進而可能造成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冷事件的發生,但從目前的觀測事實來看,海洋溫鹽環流至少在未來100年內關閉的可能性是幾乎不存在的。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ARMANI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chip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